设为首页 | | 联系我们
专题 | 专营店 | 经销商 | 商超 | 专栏 | 观察 | 彩妆 | 企业 | OEM | 案例 | 访谈 | 专家 | 品牌 | 特访 | 十佳 | 新品 | 营销 | 选读 | 市场 | 文化 | 情报 | 儿童品 | 口腔品 | 网销 | 香水 | 数据 | 直营店 | 精品 | 直通车 | 国际 | 评析 | 趋势 | 焦点 | 博客 | 管理 | 洗护 | 药妆 |
 

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由《壹早报》社主办,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,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、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,力图及时、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、趋势分析、市场调查等实用、有效的信息,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,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。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单期发行量12.4万份,月发行量24.8万份,发行范围遍布全国,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、生产商、原料供应商、零售终端……

 

市场售价:15元/期
订阅半年12期 总价¥180元 
订阅全年24期 总价¥360元 

 

洗涤化妆品周报

编辑部
电话:020-62236098
传真:020-38878137
投稿联系
1354809102@qq.com
订刊电话
020-62236097
广告业务
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
业务热线:020-62236098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48
邮发代号:25-55

 
首页 » 周报 » OEM » 正文

疯狂的面膜

发布日期:2012-11-16 09:05  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人 陈海超

  电视广告卡尼尔借助神仙姐姐刘亦菲向广大菲粉推荐面膜

  数量不菲OEM工厂推出自有面膜品牌直面市场;

  细数几大行业媒体,面膜广告招商占据最多的版面;

  无论专营店还是大卖场,打货堆、做特价、免费赠的也是面膜;

  电子商务单做面膜品类的商家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;

  专做高端韩国面膜的金蔻多年耕耘等待终有所获;

  火热5月美即面膜将产品摆在路边播着小喇叭叫卖;

  进入2012年以来,面膜品类对于护肤品牌只有大做小做之分,没有做与不做之惑,“面膜”品类急剧升温,乃至炙手可热,以至于某面膜品牌宣称“2012不是龙年,是面膜年!”面膜如此疯狂为哪般,肿么了?

  面膜的前世今生

  作为护肤品一个细分品类,今天所说的面膜与上世纪的面膜是完全两个概念,就如火车与汽车都是交通工具,但是内涵差别大了。

  原先的面膜都是涂抹式膏体,外观状态就是面部护理霜一样无异,其中一种是揭拉式,即面膜涂到面部,停留一段时间皮肤深度吸收以后,自然风干形成一层膜;另外一种是冲洗型,即需要冲洗去掉残留。

  直到面贴膜的出现。既然是面膜是可以贴的,面膜产品的外延也扩张到眼贴膜、颈贴膜等。至于现在热炒的“果芊、原液、弹力蚕丝、4D、杜邦”等等都是标签与概念罢了。

  可采是面膜第一代的品牌代表,这个结论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。2000年左右这家四川的企业以运作保健品的手法启蒙了消费者,引爆了面贴膜这个行业,以至于当时资深的本土品牌丁家宜、东洋之花、索芙特、隆力奇、丹姿等纷纷跟进,将面贴膜作为一个附加品类顺带运作。实际上,这种集体的跟风将整个面膜市场迅速培育起来,收益最大的还是行业第一品牌。

  可采手法大致是,渠道选择区域经销商,终端网点先从药店起做然后外延到超市卖场,报纸软文开道引导消费者,外场活动强力拉动,实施顾客首次强迫型销售,消费者得到亲身体验以后习惯地进行第二次购买,整个套路下来激活了终端动销,火了可采。

  在外部竞争上,一路凯歌的可采几乎没有遇到有强有力的竞品的狙击。但是好景不长,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可采系出现裂痕,可采上海的代理商推出自有品牌“素儿”,可采广州代理商推出自有品牌“美即”。两肋被插刀的可采很是受伤,虽然其后开发了系列产品图谋自救,但是被迫放弃了面膜品类冠军宝座,失去了行业发言权。至于最后结局,可采委身于本土豪门上海家化,沦落为一般的品牌。

  紧接着,粉墨登场的是广州美即,通过运作可采品牌,这个团队获得了面膜市场运作之精髓,坐拥广州,掌控南方丰厚市场地利之便。

  对比一下可采PK美即。可采以“产品驱动”启动市场,让消费者接受了面贴膜这个新品类,从“功能与概念”上进行孜孜不倦地说服是当然的选择;时移世易,在“消费者已经接受了面贴膜的市场环境”下,美即选择以满足“消费者感受为原点”驱动市场,可采已经教育了“面贴膜”是什么东东,美即只需要自己更懂消费者就足够了。可以说,在面贴膜蓝海市场,可采唯有采取物质(功能)诉求方成大业;在面贴膜红海市场,美即只有选择精神诉求才能独占鳌头。

  面膜属性:从保健品到快消品的漂移

  可采时代,面膜被严重保健品化,严重描述产品功效,利用顾客求新心理,吸引新潮消费者。从对消费者知觉来讲,化妆品分为可感知的准功能性产品与不可感知的基础产品。面膜是为数不多的品质可立即感知的品类,“好还是不好”消费者是可以自我感觉判断出来,面膜这个特点可以大大弱化新品牌与老品牌、小品牌与大品牌、强势品牌与弱势品牌之间的差距,因为消费者亲身体验感觉大于广告教化。

  美即时代,面膜产品属性则由保健品向快消品转化。随着产品由小众化走向大众化,面膜从概念与品种都在进一步细分。与膏霜3个月到半年的使用周期相比,面膜每周消费2-3片,成为彻头彻尾的快速消费品。

  快消品特征是:其一,消费人群基数大;其二,消费频率高;其三,产品利润微利化;其三,品牌集中度高。照着这个标准评判,美即号称超过10亿的销售盘子规模;而在电子商务渠道上,面膜也是销售额仅次于眼霜的品类;更多品牌如“御泥坊”、“膜法世家”等新兴品牌专吃面膜这口饭就不难理解了。

  展望与期待

  纵观整个护肤品品类,能够单独成为体系运作的品类真不多,“祛斑、祛痘、去毛”类的两组合或者三组合,都曾经创造过辉煌,但是品质稳定性使然,或者说产品实际功效与消费者期望值之间的鸿沟差距太大,这些功效品牌无论多么喧嚣一时,不约而同都为时代的流星,埋葬在我们的回忆之中,而“面膜贴”这个品类,与祛斑祛痘类功效产品相比,消费者期望值不强烈,属于调理型产品,这个产品特性决定有恒心的品牌会走得更远。

  ●既有博弈。美即不犯大的战略失误前提下,美即市场权重会进一步加强,做到行业15%左右才会止步;可采积重难返,可采对于面膜的占领,随着时间沉淀,越加趋于式微,直至无足轻重。

  ●对于综合性护肤品品牌,无论跨国品牌欧莱雅,还是本土翘楚相宜本草,这些成名品牌产品结构中的面膜品类,仍然处于补充地位,不足以影响大局。

  ●寡头格局。市场不会让美即独美,行业仍然会诞生另外一个抗衡者,或者从市场定位上与美即进行切割,或者在渠道上进行大手笔独创,但不会是屈臣氏、娇兰佳人等连锁零售商的自有品牌。

  ●新产品细分深化仍在继续。“眼贴膜、颈贴膜、手贴膜、脚贴膜”等细分品类会大行其道;护肤品各种概念噱头都会装进面膜品类里,但不会成大器;行业高低端分化,会呈现“高者愈高、低者愈低”哑铃式结构。

  结束语

  面膜这个看似简单的品类,围城现象已经上演。进来的也多,是不怕死的;出局的也多,是看破红尘的。进来的都是挑战老大美即,或者是跨国品牌的跟随性产品外延;面膜对于大多数专营店或超市本土品牌会成为“鸡肋“产品,因为销量无法规模化,盈利无望,只有产品转赠品,严重者甚至饮恨出局。

[版权声明]有意转载此文章,请与《360化妆品网》联系。未经《360化妆品网》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,否则视为侵权,违者必究。经我公司同意转载,请注明来源,违者必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