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| 联系我们
专题 | 专营店 | 经销商 | 商超 | 专栏 | 观察 | 彩妆 | 企业 | OEM | 案例 | 访谈 | 专家 | 品牌 | 特访 | 十佳 | 新品 | 营销 | 选读 | 市场 | 文化 | 情报 | 儿童品 | 口腔品 | 网销 | 香水 | 数据 | 直营店 | 精品 | 直通车 | 国际 | 评析 | 趋势 | 焦点 | 博客 | 管理 | 洗护 | 药妆 |
 

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由《壹早报》社主办,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,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、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,力图及时、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、趋势分析、市场调查等实用、有效的信息,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,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。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单期发行量12.4万份,月发行量24.8万份,发行范围遍布全国,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、生产商、原料供应商、零售终端……

 

市场售价:15元/期
订阅半年12期 总价¥180元 
订阅全年24期 总价¥360元 

 

洗涤化妆品周报

编辑部
电话:020-62236098
传真:020-38878137
投稿联系
1354809102@qq.com
订刊电话
020-62236097
广告业务
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
业务热线:020-62236098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48
邮发代号:25-55

 
首页 » 周报 » 彩妆 » 正文

“口红效应”下的彩妆经济

发布日期:2014-09-12 09:48  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杨嘉

 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,美国人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:每当经济不景气时,口红的销量反而会上升。原来,低迷的经济束缚了人们的购买能力,廉价而又具备粉饰作用的口红反成为了被压抑的购买欲的宣泄出口,于是以口红为代表的“廉价的非必要之物”成了经济萧条期间的逆袭之王。这就是影响广泛的“口红效应”。

彩妆_副本

  时光推移到现在,从“最难就业季”到“更难就业季”,昭示着当下越发萎靡的经济窘境。就在4月份,宝洁、联合利华、欧莱雅相继交出了不甚可观的一季度财报,外资日化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。经济的放缓会不会意味着“口红效应”的显灵?彩妆经济能在一片哀嚎中逆袭吗?至少我们可以从一些品牌的频繁动作中略窥一二。

  欧莱雅:渠道下沉 加码彩妆

  如果您去了今年5月的上海美博会,一定会感觉出巴黎欧莱雅的展馆有了些许不一样。记者注意到,除了推出最新的2.5米巴黎欧莱雅彩妆柜台,展馆LED大屏幕上播放的几乎全是美宝莲潮妆学院彩妆系列广告片,甚至推出了新开发的彩妆体验app邀请看客试验,这一切无不昭示着巴黎欧莱雅对彩妆的战略倾斜。

  而据媒体报道,巴黎欧莱雅此举是意欲推动欧莱雅彩妆进入专营店渠道,与旗下美宝莲彩妆形成高低价位阶梯,共同掘金彩妆市场。在美博会现场,记者注意到,只要是对欧莱雅产品感兴趣的专营店主等,只要留下电话等资料就能领取价值百元的欧莱雅底妆产品。

  在护肤、洗护发领域有着良好口碑的巴黎欧莱雅,试图拿下除商超等渠道外的专营店渠道,并不是其加码彩妆的第一个动作。事实上,在去年11月18日,欧莱雅宣布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彩妆生产基地----位于湖北宜昌的天美工厂扩建竣工,就相当于高调发力彩妆市场。

  2009年,欧莱雅注意到了多大15万家化妆品专营店的日益壮大,希望与之结为伙伴关系,于是开始试水“魅力联盟”。专营店经筛选成为会员后,可直接由厂家供货,并对会员店提供各种促销支持。这被视为欧莱雅渠道下沉的开始。

  经济危机带来的战略调整还在继续。尽管欧莱雅集团增速放缓,但旗下巴黎欧莱雅、美宝莲等较为大众的品牌仍然表现抢眼。今年年初,欧莱雅大刀阔斧将卡尼尔撤出中国,明确表示接下来主要发展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。对巴黎欧莱雅来说,护肤、洗护发市场已经取得预期效果,再进一步似乎有点难。彩妆虽然在商超渠道有一定知名度,但在专营店却鲜为人知。携手彩妆兄弟美宝莲齐头并进,成为了巴黎欧莱雅的不二选择。

  为了表现诚意,就在前不久的5月15日,欧莱雅借势戛纳电影节,推出了今年最重磅的美妆科技新品——移动终端数字化彩妆魔镜。通过它,可以在镜子里实现高度逼真的上妆效果。消费者不必走进专柜,就可以一站式完成试用产品、专属化妆师指导、整体造型以及购买的多维度互动体验。把高科技跟彩妆试妆结合,名义上是方便消费者,实际是在引导彩妆消费。萧条时期欧莱雅如此青睐“彩妆”,可见寄托了不少希望于“口红效应”。

  国产彩妆:竞争加剧 多拳出击

  欧莱雅彩妆挺进专营店渠道,势必要加入美宝莲阵营,与擅长专营店渠道的国产彩妆形成正面竞争。相对于商超、百货专柜,更为接地气的专营店渠道成为了国产彩妆的经营重地。目前,国内发展迅速的卡姿兰、玛丽黛佳、巧迪尚惠、蓝秀等无不在专营店表现优秀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欧莱雅彩妆的定价多在150元左右,与均价八九十元的美宝莲相比,已经形成了定位上的区隔。以美宝莲为标杆,国内彩妆品牌的定价相对更低。因此目前来看,即使欧莱雅彩妆大肆进军专营店,可能会截留一部分顾客,但至少在目标顾客上不是全部重叠。但眼光放长远点,随着欧莱雅进一步地“亲民”,何尝不令竞争加剧?并且,对试图提升形象、瞄准中高端市场的国产优秀彩妆来说,也制造了一重阻力。

  眼下经济形势并不妙,但来自权威数据显示,中国目前已有400亿的彩妆市场,以及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亟待开发,因此精明的彩妆生产商当然不愿拱手让人。相对于欧莱雅急于标榜其“中国第一美妆品牌”,国产彩妆的佼佼者凯芙兰则通过大密度投放电视广告,树立其“底妆专家”形象,以抗衡来自彩妆市场的竞争。此外,凯芙兰还将触角伸到了彩妆教育,开展了全国性的“亚洲美妆专家教堂”,试图通过教育式营销引导消费,突破销量。

  而另一表现优秀的本土知名彩妆蓝秀则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了A轮融资,据其品牌掌舵人张子龙表示,蓝秀上市计划筹备已久,预计2015年即能实现,有望成为国内终端日化渠道中第一个上市的彩妆品牌。在今年的蓝秀品牌代理商年会上,张子龙透露,蓝秀即将获得八位数的风投。张更是不讳言将老大美宝莲赶超下去的信心,他预计,这个时间是2018年。

  与此同时,蓝秀也加快了与高校合作的步伐,成立蓝秀彩妆商学院,携手中高职院校,每年为蓝秀输送1000到1500名人才。除此之外,还在各个大学投资建立化妆实验室,组建教师队伍等,甚至与台湾某大学合作,推行“双证化”教育。

  举办时尚大赛、大密度投放广告、形式多样的终端动销等等,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彩妆市场上演,预示着这方水土的火热。尽管经济仍在下滑,从彩妆大佬频频出击的动作来看,他们仍对彩妆消费保持了一定的信心。在钱包拮据的今天,房车无望,买一只廉价而又艳丽的“口红”,恰恰成了点缀心情的不二选择。因此,彩妆依然有望。

[版权声明]有意转载此文章,请与《360化妆品网》联系。未经《360化妆品网》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,否则视为侵权,违者必究。经我公司同意转载,请注明来源,违者必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