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| 联系我们
专题 | 专营店 | 经销商 | 商超 | 专栏 | 观察 | 彩妆 | 企业 | OEM | 案例 | 访谈 | 专家 | 品牌 | 特访 | 十佳 | 新品 | 营销 | 选读 | 市场 | 文化 | 情报 | 儿童品 | 口腔品 | 网销 | 香水 | 数据 | 直营店 | 精品 | 直通车 | 国际 | 评析 | 趋势 | 焦点 | 博客 | 管理 | 洗护 | 药妆 |
 

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由《壹早报》社主办,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,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、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,力图及时、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、趋势分析、市场调查等实用、有效的信息,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,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。《洗涤化妆品周报》单期发行量12.4万份,月发行量24.8万份,发行范围遍布全国,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、生产商、原料供应商、零售终端……

 

市场售价:15元/期
订阅半年12期 总价¥180元 
订阅全年24期 总价¥360元 

 

洗涤化妆品周报

编辑部
电话:020-62236098
传真:020-38878137
投稿联系
1354809102@qq.com
订刊电话
020-62236097
广告业务
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
业务热线:020-62236098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48
邮发代号:25-55

 
首页 » 周报 » 案例 » 正文

盘点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

发布日期:2015-08-05 09:53   作者黄曦
真会玩

    有句话叫“城里人真会玩”。其实,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是真正会玩。这种玩,并非单靠高成本烧钱抢流量关注度,(当然,很多时候砸进的钱并不少。)更像一个个怀可以告人目的、有预谋有组织的案件。


    移动互联网时代,营销无处不在。然而,倘若在漫天的营销中不能及时广泛地被传播,终将石沉大海。在一场互联网思维主导的战场中,只有善于挖掘营销点、捕捉记忆的营销,才能真正发挥其营销的价值。细看来,其实有创意的营销案例并不少。

    案例一:

    几个月前,一则改编自马克·吐温短篇小说《百万英镑》的神文案《一亿元》在朋友圈疯传。故事大概是这样的:苦逼作家为赚钱而接了很多广告,最终遭网友嫌弃直至身无分文、流落街头。四处游荡、苦无出路之际,一个莫名其妙的超级富豪给了作家一个信封。信封装的是人民币,且是面值一亿元的人民币。内附的短信表明,这张一亿元的钞票将借与作家30天,“如果你一个月后你还没饿死,并将这张钞票完好无损的还给我,你就可以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人选一个职位。”最终,潦倒的作家通过这张众人献膝盖的传说中的亿元大钞,解决了温饱、置备了行头并被传言为“古怪富豪喜欢扮成乞丐,调戏势利商家”。更戏剧的是,这张亿元大钞竟让作家平白赚出1亿元。待到30天后的还款日,作家将大钞还给富豪并告知所有详情。后者为鼓励所有优良信用的人,推出一项全新的服务——“阿里旅行·去啊信用住,先住酒店后付钱,退房不排队。”

    至此,故事结束,广告也一目了然。末了这出人意料但又并不显突兀的广告,在前文的叙述与铺垫中反倒被强化了印象。借助软文做营销,断不能简单粗暴到直接“不要999,不要99,只要9块9。”正如上述的《一亿元》一般,尽管是广告但根据所有的情节设置却是符合逻辑的。同时,恰当地用上属于这个时代的梗,传播速度兴许更佳。

    案例二:

    上月的6·18电商年中大战,众人却围观、坐等了一番邓超出轨迷局。剧情发展如下:6月18前日,有微博爆料出轨并附上“明天十点,约?”随即,网上炸开了锅。脑洞略大的各路网友们纷纷根据提示开启侦探模式。然而,说好“明天十点,约?”的博主却在删除该微博后,再没放出半点风声,反倒是围绕“出轨”男主角的一系列或猜测或力挺的声音涌出,持续发酵着这一话题。虽最终的真相没有被石出,但其所引发的吸引力与关注度却不容小觑。据报道,截止6月18日当天15时42分,“邓超出轨”微博搜索量达到4.2亿。

    如果仅当这只是娱乐贵圈的又一桩普通案例来看待,未免有点辜负该话题背后推手的良苦用心。邓超者,另一个身份却是苏宁代言人,而另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“明天(18日)十点”碰巧是京东618店庆抢券的时间。于是乎,“邓超出轨”实为苏宁打压京东的论调不断被提出。倘若真如此,不得不佩服两句:苏宁还真是把代言人用到了极致,而邓超为了东家也是蛮拼的。

    如果把新闻六要素概括起来——某人某时某地怎样地做了某事有什么结果——“什么人”便是第一个关键因素。事实上,公众人物、意见领袖等也一直来都是品牌筛选代言人的首选。以明星为例,以往的品牌营销更多是借助明星广告、见面会等直白形式。电视剧、综艺节目等的植入,让品牌营销形式有了丰富化。然而,能做到像苏宁这般“深度利用”的怕是并不多。

    案例三:

    品牌竞争进而互相掐架,早已不是什么少见多怪的事情,去年的双十一就上演了苏宁、京东等集体围攻天猫的情形。苏宁以“妈妈再打我一次”广告直指天猫假货、物流、价格等诸多问题,而京东则专攻一点在“不光低价,快才痛快”上做文章。一时间,品牌硝烟弥漫,而大众们则好不痛快。近日,专车市场也掺和了一把,双方分别为神州专车、Uber。事件起因源自前者推出的一系列海报。海报内容主要针对专车安全问题,这当然无可厚非。然而,问题就在于,无论是海报文案中的“beat U”还是带“U”字母的警示牌,都极容易地让人联想到专车市场中的另一主体Uber。于是乎,导火索就此产生。然而,剧情的发展似乎并不如神州专车所料想。尤其在“怪蜀黎”这一小辫子被挖出来后,神州专车似有被Uber倒打一耙。

    最后的结果,以神州专车的道歉信和Uber的“Love U”海报剧终。而据后续的朋友圈信息显示,有称神州专车借该事件成功获得500万以上单日下载量,顺势成为第三大专车平台。但也有不少网民表示“需要下载一个Uber压压惊。”这一营销事件却给了人不少可供思考的点,如何让营销规避过犹不及便是其一。

    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平台的营销怎么做?还是靠砸钱、人海战术,在地铁、电梯、网络等实施广告轰炸?或借助各种促销单、二维码,拉人有奖励?这样的方式并非不可以,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是否还能更好的选择?阿里神文案、苏宁的“邓超出轨”乃至神州专车、Uber的各种应对,都能多少提供借鉴意义。
[版权声明]有意转载此文章,请与《360化妆品网》联系。未经《360化妆品网》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,否则视为侵权,违者必究。经我公司同意转载,请注明来源,违者必究。